中文  |  English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本刊特约
    毛振明, 李海燕, 陈帅, 陈璐, 向静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3): 233-243.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3.001
    摘要 (46) PDF全文 (114) HTML (46)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25年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京八条”),引发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北京市中小学在落实“京八条”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困境,但也出现了新赛道,需要把握“京八条”的特点与意义,逐步进入体育工作新赛道。“京八条”的特点与意义:1)是根据教育强国战略要求补齐学校体育短板出台的政策;2)具有全国引领意义、兼具前瞻性与超前性;3)其中虚实结合的“虚措施”有待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推动细化;4)贯彻落实过程中需要平衡与传统体育教育目标导向之间的矛盾;5)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工作标准与专业能力要求;6)需要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充满教育智慧与创新精神;7)超越中小学体育场地时空局限,促进家校社形成一体化体育与健康共育机制;8)将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系统性改革;9)措施内涵持续变化并不断丰富。“京八条”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开辟的新赛道包括“挤时间”“丰内容”“及全员”“提质量”“求精准”“结队友”“增动力”“盘资源”“优管理”“谋新局”,在步入新赛道过程中,当前面临着实施困境,应采取应对策略。

  • 体育强国建设/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陈林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3): 264-272.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3.004
    摘要 (33) PDF全文 (36) HTML (31)   可视化   收藏

    多元主体的有效协同是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多元主体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经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是指各主体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形成多元参与格局、良性互动关系、良好合作秩序、系统性发展合力;科学的定位分工、有效的资源配置、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多元主体有效协同的关键。多元主体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健全、联结关系松散、保障条件有待优化等困境;差异化目标和利益诉求、青少年体育发展主体的路径依赖、组织自强与外部激励双重缺失、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不完善等是导致相关困境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应优化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各主体发展青少年体育的职能、搭建主体协同联动平台、促进主体发展能力提高、完善青少年体育治理的法规以提升多元主体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协同水平。

  • 体育治理与体育产业
    张长念, 李刚刚, 丁传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3): 285-291.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3.006
    摘要 (29) PDF全文 (112) HTML (31)   可视化   收藏

    新文科建设对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单位提出了新要求。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首都体育学院的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经分析认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单位要主动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积极应对科技手段的变化,立足武术国际推广的中国化,继续推进武术推广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首都体育学院围绕武术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构建了中外理论融通的新培养体系,践行国内与国外学生融合培养、境内与境外实践实习并举、国内育人平台与国外教学资源相整合的理念;通过“五融合”与“三融入”开创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辟了“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境内社会实践平台+境外社会实践平台”的立体式、全方位协同的社会实践育人新路径。

  • 体育科技创新
    周志雄, 张晋喜, 朱蔚莉, 何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2): 117-124.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2.001
    摘要 (64) PDF全文 (366) HTML (54)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全民科学健身的服务需要提升质量。在分析体医工融合视角下多源数据驱动全民科学健身智能服务的内涵与数据关系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全民科学健身智能服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健身安全性的公共体育场所危险事件AI识别技术、健身有效性的健身行为精准监测与智能指导技术、多源异构健身数据交换融合和共享技术、健身数据的隐私安全保护技术等。

  • 体育科技创新
    刘福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2): 125-133.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2.002
    摘要 (17) PDF全文 (3) HTML (19)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电子竞技中已经或即将实现辅助训练、辅助裁判、智能播报等多项功能。然而,人工智能在驱动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数据污染风险,如无用的玩家数据可能会降低角色AI的有效性,过时的赛况数据可能会损害智能播报的时效性,伪造的执裁数据可能会影响智能裁判的公正性等。面对这些风险,最为主要的应对之策即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构建数据治理规则,在数据结构化、数据筛选和数据治理体系建立3个阶段分别建立标注类型规制、数据筛选规则、前置标准布控等多项机制,使采集到的电竞数据具有可用性,并增强其通用性,提取出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子集,最终通过电竞数据治理规则实现数据污染风险的全方位防范。

  • 体育治理与体育产业
    尹钰潼, 白胜超, 王兆红, 胡若晨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2): 208-219.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2.012
    摘要 (35) PDF全文 (111) HTML (29)   可视化   收藏

    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促进体育经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选取我国290个地级市在2014—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我国体育消费试点政策对城市社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从应用结果发现:1)体育消费试点政策增强了城市社会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PSM检验后依旧成立;2)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消费试点政策对城市社会经济韧性的增强主要依靠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就业效应实现;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城市在推行体育消费试点政策时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体育消费试点政策对城市社会经济韧性的增强作用在大型城市和东部城市更明显。建议持续推行体育消费试点政策,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就业效应的中介作用,关注体育消费试点政策对增强城市社会经济韧性的区域异质性。

  • 建构中国自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专题
    彭国强, 周志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1): 1-9.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1.001
    摘要 (106) PDF全文 (283) HTML (43)   可视化   收藏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问题,对完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助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和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前沿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运动训练实践而形成,具有本土化、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征。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经历了初始化探索、自主化创新、系统化完善、数字化转型4个生成演进阶段,存在研究范式重“定性”轻“定量”、知识生成重“嫁接”轻“内生”、理论应用重“抽象”轻“实用”的现实问题。研究提出:1)立足世界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前沿和中国运动训练领域的现实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思维谋划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2)打造运动训练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组织保障;3)提高运动训练领域研究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赋能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与途径;4)推动“运动训练+”跨学科交叉融合,夯实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人才基础。

  • 建构中国自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专题
    柳鸣毅, 龚海培, 孔年欣, 尹子康, 蔡静洁, 但艳芳, 杜志伟, 彭李奥, 李鸿恒, 陈一丁, 郭成根, 张毅恒, 敬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1): 10-24.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1.002
    摘要 (104) PDF全文 (565) HTML (61)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是对青少年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系统集成与深刻总结。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进行学理探索。经研究发现,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成长需要的人本性、全面发展的多元性、体教融合的实践性、知识贯通的交叉性的多重内涵特征。在梳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性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遵循国家战略思想路线、坚持目标导向、夯实法治基础、推动机制创新、立足本土实践的逻辑主线,提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推进路向:1)凸显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的战略性;2)推动青少年体育知识学科交叉的创新性;3)回归青少年体育理论扎根中国的本土性;4)侧重青少年体育多维知识体系的应用性;5)增强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交流的开放性。

  • 建构中国自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专题
    周珂, 乔石磊, 吴安月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1): 25-37.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1.003
    摘要 (140) PDF全文 (468) HTML (64)   可视化   收藏

    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促进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必然回应。基于建设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阐发了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基于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析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民性立场;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实践的科学性阐释;回应学校体育时代发展的实践性问题;深化知识体系包容性增长的独特路径。认为,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应聚焦人民中心价值理念,加强学校体育理论与思想的历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体育思想,增强学校体育知识生产的内生动力;深化学校体育实践认识,夯实学校体育知识体系的本土供给;汲取国际学校体育经验,促进学校体育知识内容的开放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