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建构中国自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专题
    彭国强, 周志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1): 1-9.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1.001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问题,对完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助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和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前沿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运动训练实践而形成,具有本土化、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征。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经历了初始化探索、自主化创新、系统化完善、数字化转型4个生成演进阶段,存在研究范式重“定性”轻“定量”、知识生成重“嫁接”轻“内生”、理论应用重“抽象”轻“实用”的现实问题。研究提出:1)立足世界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前沿和中国运动训练领域的现实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思维谋划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2)打造运动训练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组织保障;3)提高运动训练领域研究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赋能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与途径;4)推动“运动训练+”跨学科交叉融合,夯实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人才基础。
  • 建构中国自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专题
    柳鸣毅, 龚海培, 孔年欣, 尹子康, 蔡静洁, 但艳芳, 杜志伟, 彭李奥, 李鸿恒, 陈一丁, 郭成根, 张毅恒, 敬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1): 10-24.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1.002
    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是对青少年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系统集成与深刻总结。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进行学理探索。经研究发现,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成长需要的人本性、全面发展的多元性、体教融合的实践性、知识贯通的交叉性的多重内涵特征。在梳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性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遵循国家战略思想路线、坚持目标导向、夯实法治基础、推动机制创新、立足本土实践的逻辑主线,提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推进路向:1)凸显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的战略性;2)推动青少年体育知识学科交叉的创新性;3)回归青少年体育理论扎根中国的本土性;4)侧重青少年体育多维知识体系的应用性;5)增强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交流的开放性。
  • 建构中国自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专题
    周珂, 乔石磊, 吴安月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5, 37(1): 25-37. https://doi.org/10.14036/j.cnki.cn11-4513.2025.01.003
    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促进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必然回应。基于建设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阐发了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基于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析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民性立场;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实践的科学性阐释;回应学校体育时代发展的实践性问题;深化知识体系包容性增长的独特路径。认为,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应聚焦人民中心价值理念,加强学校体育理论与思想的历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体育思想,增强学校体育知识生产的内生动力;深化学校体育实践认识,夯实学校体育知识体系的本土供给;汲取国际学校体育经验,促进学校体育知识内容的开放互鉴。